浙江在线5月28日讯(浙江在线记者 詹丽华 黄莺 章咪佳 詹程开)昨天,第一届云栖2050大会在杭州5月末的蒙蒙细雨中落幕,100场青年团聚、100场新生论坛、10000平方米探索区,以及来自世界各个城市的青年人……填满了云栖小镇这三天两夜的时光。
    这是一场因科技而起的青年人的聚会,但三天里,我们看到的、谈论的、思考的并不仅仅是技术。
    天长小学六年级学生
    成了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的迷弟
    通常科技论坛的惯例,是看出席名单来确定大会所谓“级别”,即便那些业内大牛,最后你只远远看了一眼背影。
    2050大会的打开方式不是这样。
    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来了,却是出现在家长群里。有家长晒了一段30秒的视频,是孩子们正围着陈冬提问。
    比家长更兴奋的是孩子。我们很少在一场专业技术大会上看到这么多孩子,2050是个例外。你几乎能在每场论坛看到孩子,有的跟着父母来,有的跟着老师来,摸摸火箭,看看机器人,专业论坛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。
    天长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澄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2050大会,一整天的活动丰富极了——上午和陈征博士讨论光学、做实验,中午听机器人索菲亚的发布会,下午跟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陈冬面对面,和香港的自然老师讨论昆虫,还和机器狗一起去遛弯。
    “我最高兴听陈叔叔讲太空旅行,讲在宇宙飞船上怎么洗澡、写字、吃东西这样的日常生活,也讲了他怎样从太空乘回收舱返回地球。我觉得自己挺牛的,飞船回收的原理我都听懂了。”陈澄已经成了“小迷弟”,向往着陈冬口中的画面,“在宇宙里看地球,白天除了蓝就是白,等到了晚上四处漆黑,只有地球上才有点点灯光。”
    “个人飞行包”首席试飞员
    夸北师大附中的中学生比他酷
    一位曾参与“月兔号”月球车研发的科学家在大会上分享说,最近让他感到骄傲的事不是来自科研一线,而是用一场科普讲座,扭转了一个8岁孩子的科学观。让那个一开始把脚翘在桌上听讲座的孩子,自觉地坐正了,在保持好奇之外,懂得了尊重科学。他说,为什么来2050大会,只有两个理由,一是让更多人知道科学家们正在做什么,二是让更多青少年对科学家正在做的事感兴趣。
    有科学家搭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赶到杭州,仅仅停留了一晚,又匆匆离去,问他为什么愿意如此折腾?“来见见老朋友,来听听年轻人的声音,来补充能量,也让他们刺激一下我自己。”他说,有时候科学研究枯燥而孤独,“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,跟我一样正为了某一个目标而奋斗,就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努力一点。”
    马丁公司个人飞行包首席试飞员Paco Uybarreta,本以为2050大会上最酷的肯定是个人飞行包这类硬科技产品,直到他遇见一群来自北师大附中的中学生。他们懂得专业的物理学原理,能够用英语流畅地提出问题,甚至提出了许多Paco都没想到的专业问题。“我很意外也很高兴,我感到未来他们会是更酷的飞行员!”
    让这些正在为理想而努力的人高兴的,或许并不是有人去听他们演讲,而是知道有一天,当今天站在台上的人老去,仍有后人继承他们的事业。
    浪漫的星空露营被大雨打断
    年轻人接受大会的不完美
    当音响关闭,灯光熄灭,走在会场外湿润的街道上,一边是还没来得及拆除的露营帐篷。想起一位同来的志愿者闲聊时的问题:2050大会算成功吗?
    如果问,是否算完美,那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:不完美。
    浪漫的星空露营刚炒热气氛就被突入其来的大雨打断,没有预备方案,有的参与者不得不体验了一把杭州初夏雨夜的湿与凉。
    预期的“约会”环节,一波三折,时而报名系统不稳定,时而确认信息延后,时而约会发起人临时取消会面。
    但雨夜过后,第二天晚上,当广场大屏幕亮起,开始播放科技创业者们的分享视频,青年们又自发聚集到了一起——这大概就是年轻的力量,他们接受不完美,并迅速发现新的兴趣点。
    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大会,所有人要买票入场,年轻人是主角,志愿者是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