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在自家猪圈里最多也就养两头猪,猪饲料主要是自家地里的苞谷,一年到头都围着那两头猪转,喂一年最多也就300来斤重,没有时间出去务工,几乎没有收入。现在好了,村里建起专业养猪场,分红足以养活我们全家人,年底还有结余。”说起自己养猪的收获,竹山村贫困户谭本贵真觉得日子不一样了。
    长远账
    找好出路更要带好路
    算账不是简单地记录数字,而是要在算账的过程中为贫困户找出致贫原因、找到发展动力、描绘发展蓝图。
    在汤丹海拔最低的中河村,一排排房屋整齐划一,白墙灰瓦,道路清洁。不远处那一片片青椒地里,有吴国良带领村民种下的“致富果”。
    2014年8月,吴国良任汤丹镇中河村党支部书记。当时,中河村党支部被定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,村内矛盾纠纷突出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大部分村民还住在D级危房中。
    当时,村里的状况震撼着吴国良的心,他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
    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”吴国良驻村后清醒意识到,中河村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,必须有一个凝聚力强、公开公正的基层党组织,需要凝聚干群合力,中河村才有希望与全镇一道脱贫摘帽。
    为此,他制定强班子、正作风、支部造血目标,充分利用“三会一课”“两学一做”,引导村班子加强团结、振奋精神,干事创业、树立威信。
    村班子访贫问苦,解民难,排民忧,填坑修路,走村串户,全盘谋划。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党员服了,村民怨气消了,中河村从拖后腿的变成示范先进。
    搜资料、查品种、请教农林专家,吴国良一次又一次带着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发展产业的经验,回来根据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种植。
    吴国良总是给人带来惊喜——
    大地坡村拥有洁净无污染的空气、天然的高山湿度和充足的阳光照射。地广人稀的大地坡村有近3000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,有17000亩的草山可发展特色养殖。这一优势,让吴国良和汤丹镇的干部们眼前一亮,结合实际提出“5 3”(每户农户种植50亩高山毛竹、3亩高山药材)的产业脱贫模式,将农户从靠天吃饭、分散种植的落后生产方式,转变到集中资源、科学发展的方向上来。
    起初,农户担心市场价格波动,不愿意发展集体种植。针对销路问题,吴国良带着村干部积极与东川区一支蒿制药厂对接,签订长期供货订单,农户没了后顾之忧,参与的积极性高了。随后,通过广泛征求意见,大地坡村脱贫攻坚互助协会应运而生,引进顺芊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,按照公司占股10%、集体经济占股20%、农户资金或土地占股70%的构成比例进行年底分红。贫困户既可以外出打工,也可以就近在公司打工,实现分红和打工收入的双丰收。
    2018年5月26日,距离吴国良去世刚好一个月,汤丹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仍旧加速推进。
    几天前,吴国良兼任村支书的中河村村干部们聚到一起,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。
    “我们村贫困发生率有30%多,这些年国良带着我们修路建房,老百姓日子好过了,可他就这么走了。我们几个村干部商量着,把国良生前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梳理出来,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。”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燕华拿出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会议记录:村里的串户路建设、污水排放工程、太阳能路灯安装、蓄水池建设、村民新建房生活用电……
    “把这些事一件件做好,国良也能走得踏实些。”杨燕华说。
    记者 达娃·梅朵